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管理与经济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管经人才为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建引领、课程创新、实践育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更为坚实。
一、党建方面
学院党委确立了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党建“三融平台”工作法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实施“党建引领、思政铸魂”“党团联动行走的思政课”“让党徽在45分钟精彩闪亮”等党建项目,建成了廉政教育基地“廉心园”,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凝聚学院高质量发展合力,学院创一流党建成效显著。学院党委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第四批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学生第一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第四批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教工第一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第五批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学院党委党建“三融平台”工作法被命名为云南省高校“院系党组织典型工作法”,视频《廉洁润初心铸魂担使命》获得云南省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视频征集类三等奖;学院党委、教工第一党支部均荣获学校“2021—2023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党委被选树为学校第一批“云岭先锋党建带群建示范点”。2个党课视频在校级精品党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2名党务工作者在学校2023年党务能力素质大比拼中获校级一等奖和二等奖,1人代表学校参加省高校党建联盟片区比赛获二等奖。学院党委所辖6个党支部在学校支部分类定级中均为“先进党支部”。

二、学科专业建设方面
学院现有会计学、金融学、贸易经济、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共1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00余人。基本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重点支撑,社会学为特色,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体系。其中财务管理专业获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称号;社会工作和市场营销专业荣获学校第十二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立项;会计学、金融学、贸易经济、公共事业管理四个专业获学校一流专业培育项目立项。学院7个专业参加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6个专业获得C级。

三、人才培养方面
学院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行为塑造“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围绕打造“思政红色+专业底色+应用本色”的人才培养特色,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每年均有近百名学生在多项高水平的全国大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首届“哲寻杯”南部地区大学生公共管理方案设计与决策对抗大赛中获一等奖,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获一等奖,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市调大赛总决赛中获一等奖,1名学生获2021年度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生奖。学院普通本科学生考研升学率提升至14.06%,专升本学生考研2024年录取13人,实现了零的突破;2024届社会工作普本班学生32人参加考研,上线24人,录取17人,先后被学校、楚雄发布、云南发布和云南网报道。学院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逐年上升达到46.06%;年终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四、科学研究方面
学院拥有“民族学”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彝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云南哲社研究基地、“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云南省哲社创新团队三个省级学科科研平台,以及楚雄师范学院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应用经济研究所、边疆文化发展研究院、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研究所等多个校级科研平台。学院教师围绕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科学研究,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0余项,出版著作40余部。

五、师资队伍方面
学院在职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在读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4人,双师型教师19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聘请了40余名国内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和指导教师。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58.33%,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7岁,教师队伍呈现出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总体特征;教师为人师表、勤教力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等一批优秀代表。五年来,教师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及表彰。

六、对外合作交流与社会服务方面
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努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公共绩效评估、发展规划编制、咨询培训等形式与楚雄州民委、社科联、民政、工信、妇联等政府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获得了合作单位的信任与支持,在学院建立了楚雄州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研究中心、楚雄州妇女儿童保护研究中心、楚雄州中小企业培训教育平台、楚雄州妇女儿童社会工作培训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021年承担8项横向科研项目,获得123万元项目经费;2022年至2024年共获得楚雄州社科规划智库项目合计34项,占该项目立项总数的30%。

七、特色亮点总结
一是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学院党委以“三融平台”工作法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通过搭建“党建+人才培养”“党建+重点项目”“党建+队伍建设”融合平台,以“党建引领、思政铸魂”“让党徽在45分钟精彩闪亮”“一支部一品牌”等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形成“1+1+1>3”的党建业务互促共融机制,有效实现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党的建设与学院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学院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共促发展。2021年,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2024年学院被学校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二是课程思政、铸魂育人。学院贯彻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围绕培养“又红又专”人才,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和配套的课程大纲中,每门专业课程中都设置课程思政目标和相应的思政内容;开展课程思政主题党日活动8期。2022—2024年学院有65个项目被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占学校总立项数的三分之一,构建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三是一流课程、卓越教学。学院聚力一流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9门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4个项目获省级教改项目,22个项目获校级课程建设项目,27个项目获校级教改项目立项,1个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5名教师在学校教学创新大赛、优质课竞赛中获奖,3个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个教师团队获国家级三等奖,取得了学校在此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学院形成了人人参与课程建设、个个提升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八、五年发展愿景及努力方向
未来,学院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担当,坚持一流党建引领,抓住学校“申硕”和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有利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在“申硕”中跑出加速度;持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管理与经济学院
审核:蔡晓丽
编辑:冷梦娴